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天气预报 天气预报
气象报告上海气象台_气象报告上海气象台手机
zmhk 2024-06-04 人已围观
简介气象报告上海气象台_气象报告上海气象台手机 现在,请允许我来为大家解答一些关于气象报告上海气象台的问题,希望我的回答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关于气象报告上海气象台的讨论,
现在,请允许我来为大家解答一些关于气象报告上海气象台的问题,希望我的回答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关于气象报告上海气象台的讨论,我们开始吧。
1.上海2020年夏天的天气如何?目前的台风趋势是怎样的?
2.2011上海台风
3.上海外滩上的灯塔是几时由谁造的?
4.气象台为啥不老实的预报告气温?
5.怎么查看过去的天气记录
6.如何报告天气
上海2020年夏天的天气如何?目前的台风趋势是怎样的?
2020年以来,西北太平洋可以说非常稳定,对于台风的发展基本都是保持稳定的模式,而这两天大家又在讨论关于上海的台风了,那上海2020年夏天的天气如何?有台风影响吗?整体上来说,上海与其他城市一样,都可能受到台风的影响,并且根据国家气候中心预测,今年我国整体预测的台风是略偏多偏强,所以上海也可能受到台风的影响,这也是正常的事情,甚至可以说,沿海所有的城市都有可能受到台风影响。那今年上海的台风趋势如何?
根据科学报告指出,今年上海预测的数据是影响台风强度偏强,所以这也提醒了上海朋友准备下台风的影响,同时在个数方面预估是2~3个(常年2个,去年3个)。并且北上路径的概率增大,这就是整体预测的上海台风趋势。从预测的趋势来看,上海近些年来遇到的台风可能也不少,并且去年也是3个,今年还是可能也会达到这个个数,算是比较多了吧。
当然一般来说,台风出现在上海,江浙沪的区域都可能会波及到,或者说长江三角洲地区都可能被影响,所以大家要时刻关注台风的走向,今年的台风由于整体预测也是略偏多偏强,那么说明今年无论是上海,还是其他地区都可能面临来自台风的挑战。这是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了,自然变化较强,需要提前注意。
那上海夏季天气如何?
根据上海发布的报告指出,预计上海汛期总降水量600~850毫米,较常年(684.5毫米)略多,比去年(1172.5毫米)偏少,同时上海的梅雨期略长,梅雨量190~310毫米(常年243.1毫米),比去年(513.2毫米)偏少,所以整体的雨水也不会太少,还有就是在高温的情况,上海汛期平均气温在27℃左右,略高于常年(26.5℃)。
整体而言,我们看上去无论是台风和降雨,还是高温的情况,天气都相对比较严峻,所以说上海夏季的天气可能也就是这种模式了。不会太好也不会太差。整体上算一般化吧。
新台风胚胎会影响上海吗?
确实如今在西北太平洋地区,有一个95W台风胚胎在不断的发展之中,按照超级计算机模拟数据显示,有概率形成今年的第1号台风黄蜂。那我们来看看情况。根据欧美气象数据显示,95W是位于7.0?N 132.0?E,最高风速为20 kt,最低中心压力为1005 hpa。从数据上来说,95W已经不断的提升了,所以加大了该台风胚胎成台的可能性,同时从卫星云图来看,95W的台风?圈?已经在逐步出现。
结合海洋温度的情况,95W大概率会发展出今年的1号台风黄蜂,当时从超级计算机的模拟数据来看,95W最多也就是一个强热带风暴级别的台风,所以不用担心。并且通过路径的模拟来看,该台风胚胎如果成台可能靠近菲律宾,然后直接抛物线模式别上。这是来自GFS的模拟预报。而欧洲数值中心的预报有点变化,初步预估会登陆菲律宾,然后进入到南海地区,最终北上。
虽然说模拟路径都会北上,但是离上海非常的远,所以不会影响任何地区,这就是一个大概的情况,如果大家感兴趣,后期可以看看95W的台风胚胎发展。2020年以来,虽然不少的台风胚胎酝酿和发展,但是最终都消失在了西北太平洋地区,主要原因就是副热带高压发展过强,这就是其中的原因。
2011上海台风
上海下雪了!然而各气象台“段子手”除了“点到”还玩起“萝卜蹲”。1月24日消息:点名,下雪的省份请出列。陕西,到!河南,到!…上海也喊了到!可是今天上午竟然出了太阳,市民们翘首以待的大到暴雪在哪儿呢?很多网友跑到上海市天气官方微博下面留言询问,这次大雪不会爽约了吧?上海气象局不但回应大雪肯定会下,还玩起了“萝卜蹲”。
说明:上海市天气微博玩起了“萝卜蹲”
昨天上海气象局发布消息,上海从今天半夜开始会有雨夹雪,明天有明显雨雪天气,主要降雪时段出现在明天白天到夜间,西部和北部地区累积雪量可达大雪~暴雪(6~10毫米),并伴有3~5厘米的积雪和道路结冰现象,其他地区有雪或雨夹雪,雨雪量中等。
但是看到今天天空中的太阳,很多市民产生了疑问,说好的大到暴雪呢?很多网友纷纷跑到上海市天气官方微博下面留言询问。
网友@节操娘桃花子:我伞都带上了,你跟我说说现在外面那个艳阳高照的天是怎么回事?
说明:网友对上海能否下雪提出了质疑
网友@黛魇:心疼你,我和我爸妈说今天晚上下雪,今天他们都在说我谎报军情。。
还有很多网友在等着看“笑话”。网友@汪安安:这场雪到时候如果没下,明天要怎么面对大家?
说明:很多网友在等着下雪
对此,上海市天气官方微博一一作出回应。
说明:上海市天气官方微博一一作出回应
问题一:说好的雪呢?!为什么出太阳了?!
答:说好的是,上海今天(24日)上半夜起转雨夹雪或小雪啊!!!上半夜啊!上半夜!上半夜!各位亲们!各位大大们!(PS:上半夜是指20时-24时)
问题2:要下雪,太阳是怎么回事儿?
答:出太阳?冷空气功不可没!你们要的雪要有温度条件,温度要低,于是冷空气来了——气温装备。你们要的雪要有水汽条件,水汽还在路上,等到半夜水汽一拥而上,等所有装备齐全!到时候,雪要下,你们拦也拦不住。
除了给出回应,上海市天气微博还玩起了“萝卜蹲”。安徽下、安徽下、安徽下了!江苏下!江苏下、江苏下、江苏下了!浙江下!浙江下、上海也下!
说明:中央气象台官方微博在全国省份点名下雪情况
除了“萝卜蹲”,中央气象台早就开始在全国省份点名,看各地下雪情况。陕西,到!河南,到!…当然上海也喊了到。不过点到广东时,广东却不在了大雪“服务区”。
说明:网友@饺子不是馒头是包纸已经把雪拍下来了
目前,上海金山区气象站于2018年1月24日15时07分重要天气报,测站附近已观测到零星小雪!青浦随后也有相关报告。这是2018年上海的初雪!大雪即将到来,还请广大市民做好防寒保暖准备。
上海外滩上的灯塔是几时由谁造的?
目前今年上海受影响的也就梅花1个
热带风暴艾利(Aere)PAGASA:Bebeng
主条目:热带风暴艾利 (2011年)
热带风暴 (JMA)
热带风暴 (SSHS)
持续日期 2011年5月6日—5月12日
强度 85 km/h (50 英里) (十分钟), 990 hPa (毫巴)
5月5日日本气象厅升格一个低压区为热带低气压,同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对其发出TCFA。
5月6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并编号为03W,其后菲律宾当地的气象部门命名此风暴为Bebeng。同日,日本气象厅开始发出Gale Warning;同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
5月7日下午3时获日本气象厅命名为艾利并升格为热带风暴[12][13][14][15][16],同日下午4时香港天文台亦将其升格。此外,5月7日其路径比各气象部门预期偏西,风暴亦同时正在增强。
5月8日早上,此风暴已达到风速每小时85公里,并且正在接近沿岸,但同时风暴移动速度缓慢。接近中午时份,此风暴登陆菲律宾南部,极快出海。下午行有效重整,强度稍微减弱后回稳。同日中央气象局表示,艾利可能自台湾东部掠过,但需等待其通过吕宋岛才能进行更进一步的判断。
5月9日5时30分中央气象局发布海上台风警报。
5月10日由于中央气象局预测台风未来路径将偏向东方,影响台湾机率小,中央气象局于17时30分解除台风警报。同日,艾利开始移动时速加快。
5月12日中午过后(UTC+9)艾利转化为温带气旋,联合台风警报中心也于当日为艾利发出最后警告。
[编辑] 台风桑达(Songda)PAGASA:Chedeng
主条目:台风桑达 (2011年)
台风 (JMA)
5级 超级 台风 (SSHS)
持续日期 2011年5月20日—2011年5月29日
强度 205 km/h (125 英里) (十分钟), 920 hPa (毫巴)
5月19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发出热带气旋生成警告。[17]
5月20日将其升格为热带低气压及给予编号04W,数小时后日本气象厅亦发出烈风警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曾将其升格至热带风暴但其后又降回热带低气压,并又于稍后再次升格为热带风暴。
5月22日日本气象厅将其命名为桑达并升格为热带风暴,风暴则继续向西移动。台湾中央气象局亦升格之为轻度台风;同日晚上,日本气象厅升格为强烈热带风暴。
5月24日获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升格为1级台风[18]。5月25日上午八时再获该中心升格为3级台风,同时台湾中央气象局升格为中度台风。同日下午四时,香港天文台升格之为强台风。
随后桑达威力继续增强,5月26日上午八时台湾中央气象局升格之为强烈台风[19],同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再升格之为超级台风,为今年太平洋台风季首个五级台风。
桑达其后转向东北方向移动,抵日本南部海域,强度有所减弱。5月28日2时30分,台湾中央气象局将其降格为中度台风。
5月29日0时该局再将其降格为轻度台风,同日下午2时,桑达转化为温带气旋,日本气象厅降格之为低压区。
[编辑] 热带风暴莎莉嘉(Sarika)PAGASA:Dodong
主条目:热带风暴莎莉嘉
热带风暴 (JMA)
热带风暴 (SSHS)
持续日期 2011年6月9日—2011年6月11日
强度 75 km/h (45 英里) (十分钟), 995 hPa (毫巴)
早于6月2日,一个热带扰动生成。其后该热带扰动于菲律宾渐向西北移动。
于6月9日早上5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发出热带气旋生成警报并评级之为HIGH;同日上午11时左右,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升格为热带低气压。
6月10日2时,中央气象局已将莎莉嘉升格为轻度台风,亦于同日早上升格之为热带风暴并给出近中心最低气压1000hPa。香港天文台于同日上午11时给出中心最低气压为995 hPa,同日下午2时(14时)中央气象局给出莎莉嘉中心最低气压998hPa,同时日本气象厅将最高风速上调至40 knots。
6月11日2时,莎莉嘉在卫星云图上看似解体、消散,但是台风中心还保有瞬间之最大阵风 25 米/秒,为轻度台风。但同日5时登陆广东时,结构遭破坏,中央气象局于同日8时将其降格为热带低气压。
6月12日莎莉嘉已经转为锋面带,完全消散了。
[编辑] 热带风暴海马(Haima)PAGASA:Egay
主条目:热带风暴海马 (2011年)
热带风暴 (JMA)
热带风暴 (SSHS)
持续日期 2011年6月17日—2011年6月25日
强度 85 km/h (50 英里) (十分钟), 985 hPa (毫巴)
联合台风警报中心于2011年6月17日上午5时升格此热带扰动为热带低气压,并给予编号06W。6月18日下午2时,中央气象局测出其中心最低气压为1004百帕。同日晚上10时,香港天文台升格为热带低气压[20],及测出中心最低气压为1002百帕。
6月19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曾一度升格热带风暴,但于同日稍后时间降格为热带低气压。6月20日,此风暴渐接近香港,香港天文台发出该年第二个热带气旋警告信号[21];同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亦曾一度升格热带风暴但六小时后又降格。
6月21日下午三时,日本气象厅升格为热带风暴,并命名为海马。同日下午,中央气象局亦升格为轻度台风,地球物理暨气象局亦升格为热带风暴。晚上9时,日本气象厅报告测得最低气压为994 hPa。
6月22日上午10时,香港天文台升格为热带风暴。至13时,香港天文台测得每小时风速75公里,及最低气压985 hPa。同日晚上,香港天文台已经测得最高风速85公里每小时,但连续数小时均停留不动。
6月23日上午,海马于广东西部登陆。同日晚上8时,中央气象局测出海马台风中心最低气压已减弱为990百帕,但它仍然是轻度台风。
同日上午10时10分,海马于阳西与电白一带登陆[22]。两小时后再次出海[23],同日下午4时50分再于吴川市登陆[24]。
6月24日上午,中央气象局预测,48小时内海马会减弱为热带低气压。但它仍然是轻度台风。同日6下半天中心离开海南岛、雷州半岛一带,朝越南前进,6/24上午中心尚在北部湾,预计明天凌晨就会减弱为热带低气压。同日14时,中央气象局测出海马的中心最低气压已减弱为992百帕,但它仍然是轻度台风。同日傍晚,中央气象局测出海马的中心最低气压再度增强为988百帕,
6月25日2时海马于越南登陆,它仍然是轻度台风。 海马于6月25日8时减弱为热带低气压,中心最低气压992百帕。同日傍晚,海马已减弱为低压区。
[编辑] 强烈热带风暴米雷(Meari)PAGASA:Falcon
主条目:强烈热带风暴米雷 (2011年)
强烈热带风暴 (JMA)
热带风暴 (SSHS)
持续日期 2011年6月21日—2011年6月27日
强度 110 km/h (70 英里) (十分钟), 970 hPa (毫巴)
6月21日14时中央气象局发布的天气图已将07W升格为热带低气压,并测出中心最低气压为1002百帕。6月22日下午,中央气象局、日本气象厅升格为轻台、热带风暴并命名为米雷。
6月22日,中央气象局于14时将其升格为轻度台风。6月23日当地报道,最快于6/23晚间发出海上台风警报[25],不排除增强为中度台风并发布陆上台风警报。同日23时30分,中央气象局发布海上台风警报。
6月23日20时中央气象局测出米雷的中心最低气压为993百帕。
6月24日17时30分中央气象局测出米雷的中心最低气压增强为985百帕。由于米雷有庞大的环流,6月24日中午开始台湾北部已经出现阵雨或豪雨。18时正,日本气象厅升格为强烈热带风暴,并报告测得最低气压980百帕。
6月25日米雷的中心最低气压又增强为970百帕。(中央气象局则公布982百帕)
6月26日8时,根据中央气象局的报告米雷中心最低气压减弱为985百帕,但它仍然是轻度台风。同日下午14时米雷登陆青岛(中国中央气象台认定21时10分登陆荣成成山),根据中央气象局的报告米雷中心最低气压仍然为985百帕,故它仍然是轻度台风。同日15时米雷进入北黄海,朝着朝鲜半岛的北朝鲜前进,中央气象局预测6月27日清晨米雷将会登陆朝鲜。
6月27日8时米雷还没登陆朝鲜,从卫星云图米雷看似已经消散,但米雷还是保有20m/s的风速,仍为轻度台风。同时,日本气象厅测出米雷的中心最低气压已减弱为990百帕。根据中央气象局报告指出米雷仍为轻度台风。同日9时米雷从北朝鲜登陆,下午3时日本气象厅报告已降格为低压区。
[编辑] 台风马鞍(Ma-on)PAGASA:Ineng
主条目:台风马鞍 (2011年)
台风 (JMA)
4级 台风 (SSHS)
持续日期 2011年7月11日—2011年7月24日
强度 175 km/h (110 英里) (十分钟), 930 hPa (毫巴)
7月10日,一个低压区被升格为热带扰动,并获给予编号90W
7月11日,一热带扰动(90W)被升格为热带低气压,并获给予编号08W。同日14时中央气象局测出该低气压的中心最低气压为1008百帕。同日20时中央气象局测出该低气压的中心最低气压已增强为1006百帕,并将其升格为热带低气压。
7月12日上午2时,中央气象局测出该低气压的中心最低气压已增强为1004百帕,下午2时则增强至998百帕。下午3时,日本气象厅升格为热带风暴并命名为马鞍,并给予国际编号1106,同时中央气象局及中央气象台亦升格为轻度台风及热带风暴。由于此台风未进入香港天文台的警告责任范围,香港天文台未对此台风作出任何评级。同日20时,中央气象局测出该低气压的中心最低气压已增强为995百帕。
7月13日凌晨2时,中央气象局测出该低气压的中心最低气压已增强为990百帕。早上5时,香港天文台在天气图上评级为强烈热带风暴。同日8时,中央气象局测出中心最低气压增强为985百帕,8时45分日本气象厅同时跟进。14时,中央气象局测出中心最低气压增强为980百帕。20时45分,日本气象厅测出中心最低气压为970百帕。同日晚上23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升格为台风。而同时,香港天文台亦将其提升为一台风
7月14日上午2时中央气象局测出中心最低气压增强为965百帕,上午5时35分日本气象厅同时跟进。马鞍台风持续增强,同日上午8时45分日本气象厅测出中心最低气压增强为960百帕。同日20时中央气象局测出中心最低气压增强为955百帕,20时50分日本气象厅同时跟进。
7月15日8时中央气象局测出中心最低气压增强为945百帕,香港天文台把马鞍升格为强台风。8时45分日本气象厅测出中心最低气压增强为950百帕。14时中央气象局测出中心最低气压增强为940百帕。
7月16日,马鞍以及于7月14日生成的热带风暴蝎虎互旋,并产生藤原效应,蝎虎的云带及系统渐渐被马鞍吸收。同日下午,蝎虎被完全吞噬及吸收,成为马鞍的一部份。而吸收蝎虎后,马鞍亦曾出现双眼壁。
同日下午16时15分(UTC+8)香港天文台把马鞍升格为超强台风。20时,中央气象局将马鞍升格为强烈台风,中心最低气压930百帕。
7月17日上午2时,中央气象局测出中心最低气压增强为930百帕,升格为强烈台风。8时之后,台风开始逐渐减弱,同日下午4时,香港天文台将其降格为强台风。
7月18日2时,中央气象局测出马鞍中心最低气压减弱为940百帕,并降格为中度台风。同日14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指其不会登陆日本,但在20时又预测会登陆日本奈良地区。
7月20日马鞍台风逐渐转向,0时30分(UTC+9),马鞍中心最低气压减弱为970百帕,并于德岛县南部登陆。同日8时50分,马鞍中心最低气压减弱为980百帕,并于潮岬(和歌山县东牟娄郡串本町)登陆。同日下午,中央气象局将马鞍降格为轻度台风。
7月21日7时40分(UTC+8),日本气象厅测出马鞍中心最低气压减弱为985百帕,比昨天又高出5个百帕。
7月22日2时,中央气象局测出马鞍中心最低气压减弱为990百帕,比昨天又高出5个百帕,并且转往东北偏北方前进。同日8时,JTWC为马鞍台风发出最后报告。
7月23日5时45分时,日本气象厅测出马鞍中心最低气压为985百帕,但中央气象局则为马鞍台风发出最后报告。根据日本气象厅在5时45分发布气旋资讯,该台风还要到7月25日2时才会被降格为温带气旋,而目前强度是热带风暴。同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已经认定此为一个亚热带气旋,并对他发展成为热带气旋的机率评级为LOW。
7月24日8时40分,日本气象厅测出马鞍中心最低气压减弱为990百帕。同日15时,日本气象厅测出马鞍中心最低气压减弱为992百帕,并预料将会于7月25日凌晨减弱为温带低气压。同日20时00分(UTC+8),日本气象厅将马鞍降格为温带气旋。
7月26日该低气压虽被日本气象厅将降格为温带气旋,但并未附带锋面,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已经认定此为一个亚热带气旋,中央气象局的最新天气图给出中心气压升到1006百帕,7月27日14时中央气象局的最新天气图给出该低气压中心气压降为1004百帕以时速10公里的速度向东南方移动。
7月28日2时,日本气象厅的天气图和中央气象局的天气图都还有标示低压,日本气象厅给出的中心气压又降为1002百帕,并缓慢的向南移动。同日中午(UTC+9)日本气象厅天气图给出数据表示,该低气压向南偏西南方向缓慢的移动,给出的中心气压仍为1002百帕。
7月29日2时,日本气象厅的天气图给出数据表示,该低气压向南方向缓慢的移动,给出的中心气压降为1000百帕。
7月30日日本气象厅的天气图给出数据表示,该低气压以每小时30公里的速度向北移动。
8月1日马鞍转化的温带气旋,低压中心已消失。
[编辑] 热带风暴蝎虎(Tokage)PAGASA:Hanna
主条目:热带风暴蝎虎 (2011年)
热带风暴 (JMA)
热带低气压 (SSHS)
持续日期 2011年7月14日—2011年7月16日
强度 65 km/h (40 英里) (十分钟), 998 hPa (毫巴)
此热带气旋早于7月11日已被编号为一个热带扰动(92W),其后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多次给出LOW评价。
7月14日日本气象厅升格为一个热带低气压(报告气压为1006帕),中央气象局亦发出天气概况(报告气压为1002帕)。同日下午14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给出High评价,并发布热带气旋形成警报。
7月15日中午,日本气象厅、中央气象局提升为热带风暴及轻度台风,香港天文台则升格为热带低气压,日本气象厅命名之为蝎虎。同日下午17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升格为一个热带低气压,并编号为09W,在报告中指出不久会被另一个台风——马鞍所吸收;晚上20时,中央气象台停止编号,而该局发布的最新天气图上将热带风暴蝎虎(Tokage)标示为,报告气压为998百帕。
7月16日上午9时,日本气象厅降格为热带低气压并停编;稍后,联合台风警报中心亦发出最后警告(Final Warning)。热带风暴蝎虎是因受台风马鞍影响才减弱为热带低气压,预计再24小时内该热带低气压将会被马鞍所吸收。7月16日,上午8时中央气象局发布的最新天气图上将热带风暴蝎虎(Tokage)标示为TD,报告气压为1002百帕,表示中央气象局并未将其降格为普通的低压区。该天气图表示:蝎虎(Tokage)正以20公里的速度向东北方移动。同日14时中央气象局发布的最新天气图上热带风暴蝎虎(Tokage)已经被台风马鞍完全吸收。
[编辑] 强烈热带风暴洛坦(Nock-ten)强烈热带风暴 (JMA)
1级 台风 (SSHS)
持续日期 2011年7月24日—2011年7月30日
强度 105 km/h (65 英里) (十分钟), 985 hPa (毫巴)
PAGASA: Juaning
主条目:强烈热带风暴洛坦 (2011年)
7月20日一个热带扰动于菲律宾以东太平洋海域形成,联合台风警报中心给予编号93W。
7月22日中央气象局没有标示中心气压,只标示“L”。
7月24日该热带扰动形成被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升格为热带低气压及同时给予编号10W,但中央气象局及日本气象厅均未将它升格,只报告中心气压为1006百帕。香港天文台则在天气报告中表示一个热带低气压正在形成当中。
7月25日,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热带低气压,同时发出烈风警报(Gale Warning)。稍后,菲律宾大气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给予命名Juaning并升格为热带低气压;同时,中央气象局与香港天文台均升格为热带低气压。
7月26日8时,中央气象局将此热带风暴升格为轻度台风;上午9时,日本气象厅给予命名并升格为热带风暴。同日12时,香港天文台将洛坦升格为热带风暴。
7月27日上午此风暴出现风眼,日本气象厅升格为强烈热带风暴;9时30分香港天文台亦跟随升格。早上10时,此风暴登陆菲律宾奥罗拉省。联合台风警报中心于上午11时升格为一级台风,但登陆菲律宾后已降格为一热带风暴。同日14时中央气象局测出洛坦中心最低气压为985百帕。
7月28日2时45分,由于登陆菲律宾关系日本气象厅测出洛坦中心最低气压减弱为992百帕,还会再次增强,日本气象厅也测出洛坦移动时速为30 km/hr,而中央气象局测出时速为35 km/hr。
7月29日12时,日本气象厅测出洛坦中心最低气压维持于990百帕左右。香港天文台测出最高持续风速为每小时90公里。下午17时40分,洛坦登陆海南省文昌市龙楼镇[26],并继续穿越海南岛北部,移入北部湾。登陆前,中心气压稍为增强为985百帕。登陆以后,中心气压维持于984百帕,时速20公里,西北向。
7月30日凌晨3时,最低气压维持于985百帕左右。香港天文台宣告洛坦减弱为热带风暴[27]。正午12时,洛坦集结于越南河内东南约260公里,北纬19.5度,东经107.3度附近。其移动时速为18公里,西向,继续移向越南北部。[27]20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发出最后警报。
[编辑] 台风梅花(Muifa)PAGASA: Kabayan
主条目:台风梅花 (2011年)
台风 (JMA)
5级 超级 台风 (SSHS)
持续日期 2011年7月26日—
强度 185 km/h (115 英里) (十分钟), 930 hPa (毫巴)
7月24日,一个热带扰动在西北太平洋海域形成,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对其给予Low及Medium评价。至7月25日,升至High评价,同时发出热带气旋形成警报。
7月26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升格为热带低气压,同时给予编号11W,中央气象局亦有跟随升格;同日早上,日本气象厅发出烈风警报。
7月27日,香港天文台将此风暴评级为热带低气压。
7月28日早上,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升格为热带风暴;同日14时,日本气象厅亦升格,并名之为梅花;20时,香港天文台亦升格之。
7月29日7时40分,日本气象厅测出梅花中心最低气压为990百帕。
7月30日4时,日本气象厅测出梅花中心最低气压增强为980百帕。14时,中央气象局升格为中度台风,中心气压增强为970百帕,55分日本气象厅跟进。 8时到20时12个小时间,梅花平均风速由110km/h增强到215km/h,从热带风暴跨越到四级台风,增长速度几乎超过1983年的台风佛瑞特。
7月31日8时,梅花增强到五级台风的260km/h,几乎平了台风佛瑞特的增强速度纪录。14时,梅花稍为减弱,回到4级台风的分级,联合台风警报中心测出平均风速为125knot。
[编辑] 强烈热带风暴苗柏(Merbok)主条目:强烈热带风暴苗柏 (2011年)
强烈热带风暴 (JMA)
1级 台风 (SSHS)
持续日期 2011年8月2日—
强度 110 km/h (70 英里) (十分钟), 985 hPa (毫巴)
8月2日于东经162度,北纬23度一个热带扰动形成,联合台风警报中心评级为Medium。
8月3日早上,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热带低气压。同日下午2时,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并命名苗柏,同时中央气象局将其升格为轻度台风。下午5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苗柏升格为热带低气压,并发出第一次报告。晚上11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苗柏升格为热带风暴。
气象台为啥不老实的预报告气温?
那是上海外滩信号台
详情如下:
在上海外滩滨江绿地改造工程中,最引人注目的,要数整体移位成功的外滩信号台。这座高49.8米、自重400吨的塔楼,现已重建装饰焕发了青春。
外滩信号台,是上海仅有的两座阿塔努布式建筑之一,塔楼始建于1907年,距今已有87年。然而,外滩信号台的创建历史,则可追溯到1884年,它与上海开埠以来的历史进程是紧密相连的。
一、信号台的由来
信号台的历史,是与国际航海事业的发展紧密相连的。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对外扩张,商船航运和军舰航行都离不开气象。1853年8月,在布鲁塞尔召开的国际海洋会议上,气象作为航海事业的重要因素进行了讨论。1854年,英国商业部成立了气象处,于1861年首次利用信号电码发送暴风雨警报。之后,英国在纽卡斯尔等港口,开始采用悬挂信号的方法发布风暴警报,欧洲各重要港口也相继建立了信号台。
1840年英国殖民者发动了鸦片战争,逼迫清政府于1842年8月29日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英南京条约,使上海成为五个通商口岸之一。1850年大英轮公司“玛丽伍德”号首辟香港至上海航线后,外商洋行陆续派遣船只前来上海。19世纪50年代,上海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港口和对外贸易中心。为了使商船和军舰能在“危险的远东海域”安全航行,气象保障也就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上海开埠后,英国和法国传教士先后在上海开展气象观测。之后,法国天主教耶稣会于1872年8月决定在上海徐家汇建立观象台,同年12月正式开始气象观测。从1873年5月起,在报纸上发表隔日气象观测资料,并在海关对面的布告栏每日公布中国和日本部分地区的天气情报报告,使商船、军舰离港时能获取气象情报。
1879年7月31日,台风侵袭上海,造成重大损失。徐家汇观象台台长能恩斯(M·Dechvrens)对这次台风作了分析研究,并认为只要中国海关、电报公司、法租界公董局等有关当局诚心合作,建立气象警报信号台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非常必要的。能恩斯的论文发表后,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赞赏和支持,尤其是航运公司的经理及船长纷纷写信,期望能看到在上海港建立起气象警报信号台,同时,希望设立标准时间的报告,使航海时针也能得到校准。
1881年9月20日,上海西商总会通过决议,投资筹建向航海者提供天气情况的机构,要求能恩斯神父给予指导。同时,提供资金购买气象观测仪器,于1884年2月18日在远洋轮船上安装。从而扩展了海上气象观测的范围,为建立信号台创造了条件。
二、法租界公董局的建台计划和辞职风波
我国轮船招商局于1873年成立后,先后开辟了驶往日本、菲律宾、新加坡、越南、美国等国外航线。为了轮船航行安全的需要,招商局于1882年12月求得清政府两江总督左宗棠核准,沿徐家汇路向徐家汇观象台架设电话线杆,以便获得海上气象情报。法租界公董局闻讯后迅速作出反应,于12月21日决定,在洋行、外轮公司集中的外滩黄浦江畔西洋码头附近,法租界洋泾浜桥堍(今延安东路外滩),建立气象警报信号台,并设立对时用的子午时辰球。同时,呈请法国驻沪总领事傅赉世(Flesch)向上海道台邵友廉交涉,要求取得沿徐家汇路向徐家汇观象台架设电话线路的权利。当时法国正侵略越南。为了维护我国的主权,邵友廉以“两江总督左大人已有谕贴核准招商局立杆架线在先”为由,两次严辞拒绝了傅赉世的要求。对此,法租界公董局极为不满,仍以徐家汇路是法国军队修建、公董局拨款保养为理由,表示抗议招商局的立杆架线行为,并再次要求傅赉世与上海道台交涉。由于中法关系日益紧张,法国舰队在我国东南沿海频繁活动,中法战争一触即发,傅赉世于1883年3月26日复函给公董局,拒绝再行交涉。同时,指责公董局“不能对于此地当局提出任何抗议”,“所有关于国际性质的问题,只有国家代表方有处置的权能。”
法租界公董局第十八届董事会由于架线要求未能达到目的,又受到总领事的指责,总董蒙维尔(Vouillement)、副总董平济利(Blnnlsebli)以及四名董事,于3月29日相继辞职,董事会遂遭改组,建立信号台的计划也暂被搁置。
三、外滩信号台的建立与发展
法租界公董局第十八届董事会于1883年4月19日改选后,徐家汇观象台台长能恩斯写信给公董局说:“以上海如此重要的商埠,若设置一个气象信号台,并核定时刻的标准,是很有重大利益的”。能恩斯避开了架设电话线杆的问题,准备采用人力奔走传送气象报告,仪器设备只需购置一台天文钟和中星仪就可以了。总董奥里乌(N·J·Orion)在4月30日公董局非常会议上宣读了能恩斯的信。5月29日决定,在外滩洋泾浜桥堍创办气象信号台。出资白银3000两购买仪器,每年补助白银300两作为维持费。自丹麦商人于1882年在外滩洋泾浜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电话局后,徐家汇观象台开通了对各洋行的气象服务电话,不久与信号台的电话也接通,通讯问题得到了解决。
外滩信号台于1884年9月1日正式对外服务。这是在中国领土上由外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信号台,也是亚洲太平洋地区最早建立的信号台之一。信号台在行政上划归法租界市政总理处列为附属机构,中外籍员工约有10名。明末阁臣、著名科学家徐光启的第十一世孙徐道生、徐林生都曾在信号台工作过。信号台的业务由徐家汇观象台领导,台长由徐家汇观象台台长兼任,气象警报和授时信号均由徐家汇观象台决定发布。外滩信号台实际上是徐家汇观象台对外服务的“窗口”。
初建时的外滩信号台比较简陋。在一间小屋旁竖立一根木桅杆,悬挂气象警报信号,并有风球指示风向。为了适应日益发展的信号服务工作,台长劳积勋(A·Froc)于1847年10月18日致函法租界公董局,要求扩大信号台,并附呈了建筑师夏洛(Chollot)拟定的工程计划。公董局接受了该项计划,并拨款1480美元。工程于1898年8月19日完成。
外滩信号台的木桅杆曾先后于1901年8月3日和1906年7月5日两次被台风和雷雨大风折断,子午球突然坠落,砸破了附近办公室的屋顶。由此促使法租界公董局于1906年7月26日决定,尽快建造新的信号台。当时有两个设计方案,一个是铁路工程师查利格伦(Charigron)提出的,另一个是建筑师马第(Marti)提出的。经研究,公董局决定采用马第的设计方案,造价10247美元,于1907年2月6日签订合同,同年3月动工。工程采用木桩,用24捆松树奠基,底座宽11.3米、高4米、塔高36.8米,用钢筋水泥建造。塔顶建竖9米高的报时球桅杆,总高49.8米。工程于1908年7月完工。同时,还添置了气候记录器、风速计、精密时钟等仪器,更换了带有平衡锤的报时球,装置了白色信号灯。新建的信号台于1908年6月23日开始悬挂信号。
外滩信号台于1923年又制定了附房扩建计划,1925年与莱蒙德(Remond)、柯莱(Collet)签订了建造合同。工程于1926年动工,1927年8月完工。这就是现存的外滩信号台全貌。
四、信号服务与信号电码
外滩信号台的主要任务是开展气象和授时服务。每天10时、16时在桅杆上升起不同形状和颜色的信号旗,标明长江口外洋面上的风向、风力实况。1896年1月1日起又增加了雾天情况的报告。这是由设在上海东南83公里的大戢山岛灯塔站提供的观测资料,通过电报局的海底电缆转送到信号台的。每天11时30分悬挂徐家汇观象台发布的当天天气预报或风暴警报信号旗,夜间使用红、白信号灯发布风暴警报“使航海者知所趋避”。从1897年4月19日起,每天16时15分用信号旗报告徐家汇观象台气压表的指数,为停泊在黄浦江上的外国商船和军舰校对气压表提供依据。授时服务主要是每天中午将升在桅杆顶上的子午球降落,报告正午12点标准时。从1909年起,在夜间用灯光显示晚上9点标准时。这种精确的授时信号,对于远洋舰船在海上定位是非常重要的。
信号服务日复一日不间断地进行,每年累计工作量相当可观。以1936年为例,悬挂台风位置信号299次,台风信号灯131次,大风信号246次,大戢山岛气象观测实况信号736次,气压表指数信号366次,向报社和公众发布气象信息29698次。每当台风、暴风雨来临时,许多人在信号台等待最新信息,电话铃声不断,每天答询天气数百次之多。
用什么样的信号来发布气象信息是一个重要问题。信号台开始是使用各种不同形状和颜色的旗号来发布气象和授时信息的。旗号虽然色彩鲜明,但也有缺陷,在风静时旗号不能飘扬,人们不易辨别。因此,徐家汇观象台根据船长和海员们的意见,对信号不断作了改进。从1897年至1931年,较大的改进有6次。如为了使人们从各个不同方向看空中的信号投影都一致,采用圆形体做标记,有球体、圆柱体、尖端向上或向下的锥体、底部或尖端相连的锥体等,不同形状组成的标记代表10位数码。同时,将远东海域分成若干大小不等的海区,规定用数码表示台风在某一海区的位置和移动路径。台风移动的方位采用海员熟悉的罗盘形式,以32个方位用数码来表示。商船和船长和海军的舰长只要看到信号,就可以作出判断,并决定是否启航和航行的路线。
外滩信号台使用的电码,曾由台长劳积勋先后于1905年在因斯布鲁克举行的国际气象局长会议和1930年4月在香港举行的远东气象会议上分别作了介绍,获得好评,认为“电码之便捷,航用之简便,有推于世界之可能”。中国海关早在1898年就决定,所属各灯塔站统一使用外滩信号台的信号电码。从1931年3月1日起,东亚各国海关所属港口(除朝鲜外)都使用上海外滩信号台的电码悬挂信号。
五、鸣炮示警
1915年7月27日至28日,强台风袭击上海,风速达43.9米/秒(12级)。虽然徐家汇观象台对这次台风作了预报,信号台发布了警报,但损失仍惨重。英、法租界行道树被吹倒6000余棵,黄浦江浮尸200余具,沉船300余艘,损坏船只千余艘,徐家汇天主堂塔顶上的铁十字架也被狂风吹弯,马路积水盈尺,通讯一度中断,工商业陷于停顿。这次台风灾害使社会各界引起极大震动。为了加强对台风的报警和防范工作,上海海关于1916年8月3日发表通告,每当信号台挂起黑球,台风即将来临时,“在陆家嘴楼房鸣炮一响示警”,后又规定在兰路(今兰州路)江海分关同时鸣炮,所有船只均需进港避风。1936年3月,海关又发布公告,将台风警报鸣炮改为三响,与时间号炮有所区别。每当台风即将来临时,在狂风怒吼中,那深沉凄厉的炮声震撼申城,提醒市民做好防台工作,一切船只均不得出港,直到1940年7月27日才停止使用鸣炮示警。
六、“特殊服务”
外滩信号台成立之时,正是中法战争爆发之际。法国来华邮船不得进入上海港,邮件只能卸在大戢山岛灯塔站,再转运上海海关,由外滩信号台悬挂信号通告法国侨民领取,这是最早的“特殊服务”。
为西方各国海军舰队提供气象“特殊服务”,是外滩信号台的一项重要任务。据年报统计,仅1901年至1908年的八年中,这类“特殊服务”达1115次,平均每年139次。按国别区分,以1907年为例,法国47次、德国34次、意大利20次、英国15次、美国8次、奥地利5次、丹麦1次。应西方各国空军和航空驾驶员的要求,自1920年3月1日起,外滩信号台提供的徐家汇观象台气象公报中,增加了三个高度的风向,在对云的观测中推断了云底高度。
外滩信号台台长龙相齐(Gherjzi)于1938年参观了汉堡德国海洋气象台、伦敦英国空军部、华盛顿美国气象局、巴黎法国气象局、意大利水道部、香港和马尼拉气象台,回到上海后说:“与各国同类信号台相比,上海外滩信号台毫不逊色,甚至有些方面超过它们”。正由于此,外滩信号台和徐家汇观象台受到西方各国的支持和称赞。上海英租界工部局从1897年起承担外滩信号台经费开支的一半。日本明治天皇于1903年11月24日授于劳积勋台长“瑞宝勋章”。法国海军部于1919年10月提供一台精密的天文钟,以改善信号台的授时服务。由法国海军部长莱涅(Leygnes)提议,经法国议会表决通过,每年向徐家汇观象台提供补助金12000法朗,法国海军上将吉莱(Gilley)率领的海军参观团于1923年到达上海,向外滩信号台和徐家汇观象台的神父及员工表示了“感激之情”。
七、从“孤岛”到黎明
抗日战争爆发后,上海于1937年11月12日沦陷,租界成为“孤岛”。由于各地逃难的同胞以及世界各地的流亡者来到上海租界,资金和劳动力激增,经济出现畸形的虚假繁荣。在此期间,中国内地的气象站都已停止发报,但太平洋地区以及福州、汕头等地气象站仍继续工作,徐家汇观象台仍能发布台风和日常的气象预报,外滩信号台坚持进行气象服务和信号报警。同时,由于设在巴黎的国际时间局的帮助,徐家汇观象台自1939年7月起,与世界各国20个观象台建立了确定标准时间的相互联系和合作。因而,外滩信号台的授时服务也有了改进。
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占领租界,“孤岛”局面结束。根据法国驻沪总领事馆的指示,外滩信号台的气象和授时服务暂停。不久,徐家汇观象台提出了在日军占领下恢复业务工作的方案,每天11时、16时两次气象要素观测实况和天气预报仍在外滩信号台公布,但不发无线电广播。
1943年7月30日和8月1日,法国维希政府和日本分别向汪伪国民政府“交还”法租界和公共租界。外滩信号台由日伪上海特别市第八区公署接管。该区工务处副处长许贯三任台长。原台长卜尔克(M·Burgand)在报告中表示:“保证在上海市政府第八区管理之下,照常办事于上海工商事业之中”,“与日本当局互相通气,以冀事业日渐发展”。同年12月31日,日伪上海特别市第八区公署署长陈公博聘任卜尔克神父为外滩信号台副台长。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中央气象局会同上海市政府接收了外滩信号台,改组成为上海气象台的一个组成部分,由郑子政任台长。1946年6月,上海气象台将国际间议定的气象信号及地方风暴信号重新公布施行。黎明前的上海,通货膨胀,百业萧条,经济崩溃,但外滩信号台仍坚持开展气象服务。
上海解放后,军管会于1949年5月31日发布命令,派员接管了当时设在大西路(今延安西路)的上海气象台,外滩信号台同时回到了人民的手中。
1950年6月,美国挑起了朝鲜战争。同年12月11日,军管会命令接管了徐家汇观象台。随着抗美援朝的胜利和国民经济的恢复,为了保障海上和内河航运以及渔民的安全,于1952年成立外滩气象站,自1953年1月1日起恢复气象观测和信号服务。根据上海中心气象台的通知,对外发布海洋气象预报,遇有台风或大风时,悬挂警报信号,并为航海部门提供气象咨询服务。
1957年初,上海中心气象台成立了专门服务机构,与海运、航运、铁路、机场、码头等交通运输部门建立了电话服务网络,海岸电台加强了船舶气象报告,人民广播电台不断改进天气预报的广播。随着通讯工具的逐步现代化,有线和无线通讯以及新闻媒介不断提高气象信息的传播速度,适应了国民经济各部门的需要。因此,上海中心气象台于1957年2月15日决定,外滩气象站停止工作,风暴警报信号由港监部门负责悬挂。
如今,外滩信号台早已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留下的这座古典式西洋建筑,是历史的见证。据悉,它将开辟为外滩发展史料展览室,供游人观瞻,成为外滩历史风貌保护区的一组新的旅游景点。
怎么查看过去的天气记录
天气预报不准的七个理由
/health/2004-11/12/content_2207888.htm
理由一:她还很年轻
虽然古人观察现象、寻找规律,早已经有了很多预测天气的经验,但是现代科学基础上的天气预报只有100多年的历史,她是通过简单的定时观测得出气压场、高低压、冷暖锋,并进行简单的线性推算这样一个简陋的手工作坊里发展起来的,而以数值预报为代表的对天气变化的简化物理过程的求解和运算只有几十年的时间。对于很多天气现象的发生、演变的内在机理和规律,人们还并没有完全掌握。气象科学还是早晨七八点钟的太阳,是一个极其年轻的学科。年轻人总是要犯错误的。
理由二:有无数只蝴蝶的翅膀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洛伦兹用一种形象的比喻来表达他的这个发现:一只小小的蝴蝶在巴西上空煽动翅膀,可能在一个月后的美国得克萨斯州会引起一场风暴。这就是混沌学中著名的“蝴蝶效应”,也是最早发现的混沌现象之一。在我们的眼前,似乎有“无数只蝴蝶的翅膀”在煽动着。且不论城市热岛、工业排放所产生的温室效应,就是这个星球错综复杂的地形地貌就对天气的变化产生着决定性的影响,而且植被、水体等等都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而这一切在模拟运算中无法进行详尽的描述。
当然,我们并不会因为有“无数只蝴蝶的翅膀”就迁就天气预报的不准确,就如同学生不会因为自己考不了满分就慨叹考题太难。经常用“混沌”来进行自我安慰的人,还不具备预报天气的职业心理素养。
理由三:我们的眼睛有盲区
要预测天气,首先要观察天气,从理论上讲,要明察秋毫,任何一个细微之处都不能放过。而人类本身并不具有千里眼、顺风耳,我们的眼睛有盲区。
自从有了气象卫星,我们眼睛的盲区减少了,视野更加开阔了。台风无论多狡猾,都不会骗过卫星敏锐的目光,台风的螺旋云型、台风眼都一目了然,我们也才会胸有成竹地发布那些台风警报。但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气象卫星也一样。地球同步气象卫星目不转睛地注视着天气变化,但是它离地面的距离是36,000公里,比较遥远,分辨能力比较有限;极轨气象卫星的高度是800多公里,离地球近一些,但是它不可能目不转睛地观察特定区域,它的云图是拼接而成的,在观察一个特定区域时,相当于卫星有“眨眼睛”的毛病,而有一些天气就在“眨眼间”发生了。另外,如果有云层覆盖,我们就难以观察并测算植被、水体、沙尘的面积和强度等等,云层会掩盖很多秘密。
我们没有一双可以洞察一切的慧眼,在分析和预测的时候会产生误差,这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理由四:东边日出西边雨
人们常用“东边日出西边雨”来形容天气的局部差异。在地形比较复杂的地区,或者强对流天气 如暴、冰雹等 比较流行的季节,在一个范围很小的区域中,天气也常常会迥然不同。
一座大山,迎风坡和背风坡,气温、降水量的差别非常大,因而植被的面貌也大相径庭。仅仅一山之隔,却展现着两种气候类型,古人说:始悟一岭隔,气候殊寒暄。
而我们国家幅员辽阔,既有中高纬度大陆性天气系统的影响,也有低纬度海洋性天气系统的影响,各种天气灾害琳琅满目,是天气灾害种类最繁多、表现最剧烈的国家之一。我们用一两分钟的时间概述全国天气,只能“从大局出发”,描述大范围的特点,肯定会删减很多局地特殊性的天气现象,会遗漏很多天气情节,它无法表述那么纷繁复杂的天气变化。
理由五:疑难病误诊
疾病的种类很多,而诊治各种疾病的难度各不相同。再妙手回春的医生也有误诊的时候,为天气把脉也常常碰到疑难杂症。
我清晰地记得一个例子:一个台风刚刚生成,就气势汹汹地向东南沿海奔袭而来,我们发布了警报。可是台风却很诡异地停止前进,在原地就地休整。但是正当人们稍稍松了一口气的时候,它又杀了一个回马枪,重新瞄准东南沿海,于是我们再次警觉地发布台风警报,然而当警报声响起的时候,台风却大摇大摆地朝向太平洋扬长而去。最终这个台风让人们虚惊一场。事后有几位同事总结说:这个台风好像是专门来戏弄我们的。
即使某种常规的天气过程,预报了不发生(行话叫:报空了),没预报发生(行话叫:报漏了)的情况也时常出现。长期以来,为了减少负面的社会影响,一些业内人士有一种“宁空勿漏”的心态。且不去议论业内的预报心态,我个人觉得,正是因为很多难度极大的预报,报错了 尤其是漏报 ,人们(包括领导)对于错误缺乏公允的评价,很多从事预报的同行经常有一种如履薄冰、如惊弓之鸟的感觉。我的一位领导有一句挂在嘴边的话:一万年之后,人们还会谈论天气预报准确性的问题。天气预报永远有不准确的时候。但愿他的这句话给一万年之后的观众也打个预防针。——天气预报的难题将长期存在。摸准老天爷的脾气的确是一件很艰难的事情。
理由六:你的感觉欺骗自己
2004年春天,有位实习生对我说:到了夏天,你们怎么办啊?这一句话让我摸不着头脑。他解释说:大家都说,高温季节明明是40多度,你们却总报36度、37度的样子,怕引起恐慌,所以不敢报也不愿报高温。
听了这样的分析,我真是觉得冤枉啊!
2003年的夏天,南方出现长时间、大面积的高温天气,缺水、缺电现象非常突出,大上海的夜间照明也采取了限制措施。在福建、江西、浙江,很多地区的气温像进行体育竞赛一样,气温新高屡屡被刷新,各大“火炉”交相辉映。于是有很多观众反映天气预报故意压低气温结果,隐瞒不报,甚至将其上升到了“剥夺百姓知情权”的政治高度。
但实际上,对于2003年夏季的高温天气,气象部门恰恰做出了非常精彩、确凿的预报,仅中央气象台就破天荒地发布了31次高温预报和警报,而且对于气温的预报误差一般在一度左右甚至更低。可是,科学层面的精彩和公众层面的印象何以有如此强烈的反差呢?
我们追根溯源,气温与人们的身体感觉(体感温度)的差异是引起抱怨和质疑的首要原因。
我们所说的气温是指百叶箱里的温度,它是在草坪上,距离地面1.5米,通风,而且不受阳光的直射。但是我们的体感温度却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同样的气温,阳光下和树荫下,感觉差别很大;有风和无风,差别很大;湿润和干燥,差别很大,感觉上的差别一般会在5度以上。而且在火辣辣的阳光烘烤下,地面温度,远远高于气温,当气温是35度的时候,表层土地的温度可能是50度,水泥或柏油马路的温度可能是70~80度,所以走在马路上的时候你感觉温度远远不止35度,于是对天气预报的怀疑产生了。
实际上在天气预报的历史上,从来没有过在盛夏季节主观故意压低气温预报结果的情况。如果真有那样的事,完全是伤害职业道德的卑劣行为,也是我们自己难以容忍的!
理由七:缺少对不准确的总结
我拜读过大量关于预报多么精彩、分析多么成功的文章和总结,但是极少看到对于预报失败个例的分析、点评,似乎一些人不愿意触及伤疤,没有诚恳地探讨失败的职业氛围。一旦预报出现重要错误,气氛会变得很凝重,不敢提及,生怕伤害了谁的感情。
北京电视台的天气预报在结尾处,有一屏是“某月某日天气预报满意率”,由观众为每天的天气预报结果打分。我每次都会认真地阅读这条信息,这是了解观众对于预报质量所持态度的重要渠道。满意率经常很高,百分之九十几甚至百分之百。但是也有满意率非常低的时候,比如预报了2004年6月14日和15日北京有“小雨”,但是老天爷就是不愿意配合,14日刮了一阵六级大风和一场扬沙天气,15日尽管天色阴沉、云层浓密,但偏偏不下雨,当天我路过一座游泳馆,那里的工作人员认出我来并开玩笑地说:“这两天天气预报这么不准,你还敢在大街上走 ”结果6月14日的天气预报满意率只有43%。当然,内行人都知道那几天预报的难度的确是非常大的。6月16日似乎老天爷终于被执著的预报感动了,下了一天的雨,但预报的最高气温是24度,而实际上下午的气温仅仅是17度,穿着单薄的人们被冻得哆哆嗦嗦,怨言丛生,但是6月15日对于16日预报的满意率是81.8%,看来虽然温度预报离谱,但是终究预报了降雨,大家还是很宽厚的。
如何报告天气
查看过去的天气记录方法如下:
1、手机或电脑上的天气应用。大多数手机和电脑都自带天气预报功能,可以在设备上查看最近的天气预报并查找历史记录。
2、第三方天气应用。许多第三方天气应用提供历史天气预报功能,例如“墨迹天气”和“天气通”等。
3、气象网站。访问专业的气象网站,可以在网站上搜索特定日期和地点的天气历史记录。
4、电视台查询。访问地方或国家电视台,通过电视节目获取历史天气信息。
5、气象局官网。登录当地气象局官网,输入日期和地点等信息即可查询过去的天气记录。
6、中央气象台官网。访问中央气象台官网,点击“历史天气”栏目,可以查询历史天气信息。
7、使用官方提供的历史天气查询系统。通过中央气象台官方提供的历史天气查询系统,可
8、以查询指定日期、指定城市的历史天气信息。
9、新闻媒体。在一些重大天气事件发生后,新闻媒体发布的天气预报和分析报告也可以用来了解历史天气情况。
你参考下。
天气预报即预报未来某时段内各种天气系统的生消、移动和强度的变化。它是气象要素预报的基础。形势预报的方法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数值预报方法,即直接积分大气方程组或其简化方程组,按所得结果对未来的气压场、温度场和风场作出预报;另一类是天气图方法。后者有以下几种作法:
经验外推法
又称趋势法,是根据天气图上各种天气系统过去的移动路径和强度变化趋势,推测它们未来的位置和强度。这种方法,在天气系统的移动和强度无突然变化或无天气系统的新生、消亡时,效果较好;而当其发生突然变化或有天气系统的新生、消亡时,预报往往不符合实际。
相似形势法
又称模式法,是从大量历史的天气图中,找出一些相似的天气形势,归纳成一定的模式。如当前的天气形势与某种模式的前期情况相似,则可参照该模式的后期演变情况进行预报。由于相似总是相对的,完全相同是不可能的,因此,用此法也往往出现误差。
统计资料法
又称相关法,是用历史资料,对历史上不同季节出现的各种天气系统的发生、发展和移动,进行统计,得出它们的平均移速,寻找预报指标(如气旋生成、台风转向的指标等),进行预报。对历史上未出现过的或移动很快及很慢的例子,则此法不能应用。
物理分析法
首先分析天气系统的生消、移动和强度变化的物理因素,在此基础上制作天气预报,此法通常效果比较好。但当对反映这些物理因素的运动方程所进行的简化和假定不大符合实际时,就常常造成预报误差,甚至远远偏离实际情况。
上述四种方法各有优缺点,使用时需相互补充,取长补短,综合考虑,才能获得较好的效果。
天气预报的要素预报编辑本段回目录即预报气温、风、云、降水和天气现象等在未来某时段的变化。要素预报有以下几种方法:
经验预报方法
在天气图形势预报的基础上,根据天气系统的未来位置和强度,对未来的天气分布作出预测。例如低压移来并得到加强时,可预报未来将有阴雨天气或较大的降水。这种方法的准确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预报员的经验,又由于天气系统和天气现象并非一一对应,故预报效果不够稳定。
天气标识:雨转晴统计预报方法
分析天气的历史资料,寻求大气状态的变化同前期气象因子的相关性,用回归方程和概率原理,筛选预报因子,建立预报方程。将近期气象要素代入方程,即得所需的预报值。这种方法的效果主要取决于因子的正确选择。
动力-统计预报方法
将数值预报方法算出的未来气象参数作为预报因子,用回归方程求得一组预报公式,作出要素预报。随着数值模式的改进,此法的准确率可能稳定提高。
天气预报种类编辑本段回目录按天气预报的时效长短,可分为:
短时预报:根据雷达、卫星探测资料,对局地强风暴系统进行实况监测,预报它们在未来1-6小时的动向。
短期预报:预报未来24-48小时天气情况。
中期预报:对未来3-15天的预报,主要包括受何种天气过程影响,能否出现灾害性天气,以及主要的天气变化趋势。
长期预报:常指1个月到1年的预报。主要应用统计方法,根据各月气象要素平均值与多年平均值的偏差进行预报。用数值预报方法制作长期预报的方法正在试验之中,已有了一定的进展。预报时效1-5年的称为超长期预报,5年、10年以上的则称为气候展望。
按预报范围的大小,可将天气预报分为:
1、大范围预报。一般指全球预报、半球预报、大洲或国家范围的预报。主要由世界气象中心、区域气象中心及国家气象中心制作。
2、中范围预报。常指省(区)、州和地区范围的预报,由省、市或州气象台和地区气象台制作。
3、小范围预报。如一个县范围的预报、城市预报、水库范围的预报和机场、港口的预报等,这些预报由当地气象台站制作。
好了,关于“气象报告上海气象台”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对“气象报告上海气象台”有更深入的了解,并且从我的回答中得到一些启示。
上一篇:通化天气预警_通化天气预警信息